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场景。在改革昆山腔时,魏良辅往来于鹿城(昆山)和娄东(太仓)之间,他的朋友圈主要包括苏南一带的人士。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的朋友中,有些人既擅长曲艺,又能医病,如周似虞和赵瞻云,他们的名声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似虞是常熟人的医生,他的医名远扬于吴中。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道:“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中秋夜坐生公石,歌伎负墙,人声箫管,喧嗟不可辨。翁一发声,便林木飘沓,大广场寂寂无一人”。周似虞每年都要去虎丘山唱曲,当他坐在千人石上,即使四处都是喧闹的人声箫管,只要他一开口,全广场顿静。
赵瞻云也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自幼父母双亡三次娶妻又三次丧偶,以此结缘张野塘,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门客。王锡爵请辞后,以拍曲为乐趣。赵瞻云技压群雄,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者。”(陈继儒《赵瞻云传》)
魏良辅在潜心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但如果以拍曲为业,那么养家活口将是个难题。他可能与那些既擅长医学又善于音乐之人的朋友们切磋学问,这样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兴趣,从而学会了拍曲并成为他的好友。
事实上,在明清时代,一些医师也喜欢文学艺术,如明代吴履震撰《五茸志逸》记载:上海名医秦昌遇喜作诗,与文坛大家交往唱和,有著作如《澹香堂诗文集》。“家有台池花榭、歌姬舞女”。或许是从魏良辅开始,或出身于家庭背景中的医学界也有不少人才兼具两方面才能。
清代著名度曲家叶堂,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名医本身也是行家的例子。此外,《松江府志》记载明代名醫秦景明替方知府看病时,有两位优伶随行,并演奏两支曲子,使得方知府的心情转变且病容减少,不久即被秦景明治愈。这一切都反映出医学与音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一面。
标签: 中国历史5000年从头到尾讲清楚 、 明朝那些事儿王更新 、 明朝最昏庸的几位 、 公元一年是哪个朝代 、 历史上真实的胡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