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在位时期,北方边境呈现出一片相对平静的景象。这份暂时的宁静得以实现,是因为阿鲁台在东蒙古人的领导地位遭到了明成祖五次征讨的破坏。随后,部落领袖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到朱棣去世为止,阿鲁台已然陷入困境,因为瓦剌人在脱懽(死于1439年或1440年)的带领下多次侵扰他的领土,这迫使他进行东迁。在这个过程中,蒙古联盟被分割成两部分:阿鲁台领导东蒙古人,而脱懽则掌控西面的瓦剌诸部落。双方之间爆发了持续不断的战争。阿鲁台面临着来自他控制下的兀良哈惕各卫中的蒙古人的挑战。在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期间,阿鲁台每年派遣纳贡使团前往北京,而中国方面则以珍贵的丝绸、缎子等礼品作为回赠,以此希望瓦剌万一进攻时能得到其帮助。但是,由于阿鲁台显得无力,他不能成为一个可靠的盟友。此外,由于他的无能,兀良哈惕中的蒙古人受到了鼓舞,不断威胁中国边境。当这些人在1428年的十月袭击中国领土时,就恰好碰上了由明宣宗亲自率3千骑兵视察边防并击退他们的人马。
之后,在战略要地开平卫之南,将军薛禄建造了一些防御工事,并建议集中边防力量至此地区放弃前沿戍区,以缩短供应线。不过,这个决定后来被认为是一个严重错误,因为它暴露了数百英里的土地给了敌人,同时限制了明朝军队采取更为主动的作战策略。
同时,在西侧,瓦剌已经变得强大,并在1431年的某个时候打败了阿鲁台。这场胜利促使兀良哈惕再次尝试,但未成功。而当脱懟(死于1455年)继任瓦剌领导职务后,他儿子的野心勃勃导致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他试图在蒙古腹地建立瓦剌部落的地位,从而彻底改变了整个格局。
标签: 明朝那些事在哪里看 、 土木堡之战在哪里 、 清朝哪个 最优秀 、 明朝的奇葩 、 北魏拓跋王朝的历史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