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在位时期,北方边境初见一线风平。这种暂时的宁静并非偶然,它源于阿鲁台对东蒙古人的无可争议领导力被明成祖的五次征讨所摧毁。随后,部落领袖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对立。到朱棣驾崩之日,阿鲁台已陷入困境,因为瓦剌人在脱懽(1439年或1440年去世)的带领下不断侵扰他的领地,被迫东迁。这导致了蒙古联盟的分裂:阿鲁台统率东蒙古人,而脱懽则领导西面瓦剌诸部落。在双方持续不断的战争中,阿鲁台面临着兀良哈惕各卫中的蒙古人挑战。在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期间,尽管每年都有纳贡使团前往北京,但阿鲁台因虚弱而无法成为有效盟友。由于他的无能,使得兀良哈惕蒙古人得以鼓舞,不时威胁中国边疆。在宣德三年(1428年)十月,当这些部队袭击中国领土之际,恰逢明宣宗亲自率三千骑兵视察边界,并成功击退了敌军。此后,在薛禄指挥下,在开平卫南地区修建防御工事,但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放弃前沿戍区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因为它暴露了数百英里的区域给敌人,同时限制了明军采取进攻态势。
此外,在西侧,由于瓦剌力量增强,他们在宣德六年(1431年)打败了阿鲁台,这促使兀良哈惕再次但未能取得成功。而在母纳山之战中,即宣德九年的九月,与瓦剌交战,最终导致阿鲁塔死亡并由脱懟继任,他保持与明廷友好关系。当也先继承瓦剌领导权后,其野心勃勃,将局势彻底改变。
标签: 唐朝 顺序一览表 、 十大最好看的历史书 、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 明朝历史详细介绍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