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在位时期,北方边境呈现出一片相对平静的景象。这份暂时的宁静得以维持,是因为阿鲁台在东蒙古人的领导上所展现出的无可争辩的能力遭到了明成祖五次征讨的摧毁。随着此番冲击,部落领袖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与矛盾。在朱棣去世之际,阿鲁台已然岌岌可危,因为瓦剌人在脱懽(死于1439年或1440年)的带领下,不断侵扰他的领地,迫使他向东迁移。这种转变导致蒙古联盟彻底分裂:阿鲁台掌控东蒙古,而脱懽则率领西面的瓦剌诸部落。双方持续交战不息。阿鲁台面临来自兀良哈惕各卫中蒙古人的挑战。在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期间,尽管每年派遣纳贡使团前往北京,但中国人则以丰厚礼品回赠,以示友好。而实际上,这种策略并未为防御带来实质帮助,因为阿鲁台本身虚弱无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盟友。此外,由于其软弱,无力阻止兀良哈惕蒙古人频繁威胁中国边疆。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德三年(1428年)十月,当这些敌军袭击中国领土之际,便是明宣宗亲自率3千骑兵视察边疆,并亲手击退了这股入侵势力。此后,他对边防作出了调整,在开平卫南侧建设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并由薛禄负责指挥。在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此项工程完成后,薛禄建议集中力量加固沿线防务,并放弃前线戍区,以减少补给线长度。但这个决定最终被认为是一大战略失误,因它暴露了数百英里的土地,同时限制了明朝军队行动自由,使其陷入守势。
同时,在西方,一场新的风云突起:瓦剌日渐强盛,最终在宣德六年的母纳山之战中打败并杀害了阿鲁台,从而确立自身作为蒙古支配力量的地位。这段胜利后的和平局面让脱懽继续保持与明廷之间友好的关系。当他的野心勃勃儿子也先继任瓦剌首领后,即开始企图建立自己的霸权,这个局势便彻底发生变化。
标签: 康熙到底怎么驾崩的 、 朱棣多喜欢朱瞻基 、 明朝帝王世系图 、 朱标一脉绝后了吗 、 建文帝为什么那么暴力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