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起了叛乱,并公开向建文帝宣战。这场冲突标志着大明王朝进入了一段长达数年的内战,这一时期被称为“南北战争”。当时,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大将已经不多,而北方许多重要将领都倒戈投向了朱棣。面对这些困难局势,建文帝选择了65岁高龄的老将耿炳文担任北伐总指挥,以率领30万(实际上只有13万)军队前往讨伐朱棣。
耿炳文是一位著名的开国大将,他的功绩令人瞩目。生于安徽凤阳,是朱元璋老乡,其父耿君用曾与朱元璋共赴长江作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随后,耿炳文继承父亲职位,与朱元璋并肩作战。在1357年的长兴之役中,尽管守军仅有七千人,而敌军十万余人,但耿炳文凭借坚韧和智慧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进攻,最终在常遇春等人的协助下击败李伯升部队。
此外,耿炳文还参与过多次重大战役,如平定山西河北、击败乃儿不花以及征服云南。他因其卓越的表现,被封为长兴侯。因此,当建文帝决定派遣他去打败燕王时,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只有像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大将才能胜任如此重大的任务。
然而,在真定的第一次战斗中,即便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将也遭遇到了挑战。当他的前锋部队被全歼并失去了鄚州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缺乏进攻和决斗能力。这一弱点导致了更大的失败,其中包括张宝被俘虏,并放回作为诱饵,再一次引发混乱。此后,由于调兵未能及时组织成整齐行列,大量士兵死伤。而且,由于撤退过程中的混乱,一些士兵甚至自相践踏而死亡。
尽管如此,当他的部队重新集结并固守真定城时,他们变得几乎不可摧毁。即使三天内连续遭受攻击,也没有任何损失。此刻仍有十万大军防守金陵,因此可以认为这一阶段仍然安全。但是,此后的事件证明,即使是在紧要关头,也会发生错误,比如撤换 耿炳文,将其替换为李景隆,还找出一些理由来解释这一做法。这种变化极其危险,因为李景隆领导下的明军最终在白沟河惨遭失败,不仅没有挽回局势,而且接近全军覆没。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中,只有一些幸存者逃脱至济南,而其他则主动投降给燕王。如果继续重用耿炳文或许能够改变历史走向,使得这场战争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他的去世意味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再从旧日英雄那里寻求帮助,从而加剧了整个国家的情况更加悲观的情绪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