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专政永远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和明朝的宦官虽然都是宦官,但从根本上说,他们并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

明朝皇帝与名人_明朝皇帝

在唐朝历史上,权势太监确实不少。 从最早的鱼朝恩、李辅国,到后来的邱士良、田令子,唐朝权势太监的数量比明朝还要多。 不过,明朝的太监比唐朝的名气要大得多。 王振、刘瑾、魏忠贤都是宦官中的宦官,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不过,与明朝相比,唐朝的宦官权力要大得多。 唐朝的宦官给皇帝难堪不是一次两次了。 唐玄宗退位后,数次被李辅国羞辱。 代宗继位后,李辅国竟然对代宗皇帝说了这样一句话:

“大家坐内敛,外事交给老奴。”

“大家”是唐代口语中对皇帝的称呼。 李辅国的意思是,陛下,就凑近听我说外面的世界吧。

能够对皇帝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唐宦官的权势已经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 更讽刺的是,唐代宗听到这句话后,对付李辅国毫无办法,最后只得找刺客刺杀李辅国。

此后百年间,宦官们也屡屡挑衅皇权,甚至还发生过甘露事变时大太监邱士良指着皇上鼻子骂皇上的事件。

而在明朝,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明朝的太监,再有权势,也是皇帝的狗。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九千年的魏忠贤,中国历史上宦官制度的鼻祖,上万人不到一万人。 而魏忠贤也不敢对天启帝有丝毫的不敬。 都御史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 魏忠贤生怕天启帝对付他。

而魏忠贤看似弟子孙满天下,可是崇祯帝朱由检这个没有任何底子的普通皇子,在魏忠贤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将他连根拔起。 著名太监刘瑾,明武宗只用一张纸条就将他除掉了。

因为明朝的皇帝制度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为什么宦官和宦官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因为唐代宦官和明朝宦官的权力来源不同。

明朝荒唐皇帝_明朝皇帝与名人_明朝皇帝

唐初,沿袭北朝兵制。 有的人终生当兵,轮流在部队服役。 没有战争的时候,将军没有兵权,士兵们守着田地。 但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保证战斗力的稳定性,而且很多人该当兵的时候突然就不去边塞了。 前线缺乏轮换士兵,原先的士兵只能留下当兵。 给了一些钱来留住他们。 于是,一批职业军人诞生了,这就是征兵制的开始。

招募系统毕竟是游戏新手,只知其利不知其害。 坏处就是将领往往手握重兵,所以才有了安史之乱。 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室只忙着面对头号敌人诸侯,却忽略了自身的中央隐患,将中央禁军神策军的兵权交给了宦官。 . 这是不吸取安史之乱教训的典型。 ,所以最后内忧外患齐头并进,连宦官都能弑君。

明朝皇帝

明朝宦官之所以能够独揽大权,是因为他们有丞相权和代理皇权,但没有相。 明代的柜子也是如此。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必须有一个机构来代替丞相的职能部门,内阁应运而生。 然而,与许多朝代一样,明朝皇帝也不能信任其他朝代的官员。 再加上他比较懒惰,把事情交给太监,所以太监也有丞相的权力,也有代理皇帝的权力。 但是自始至终,明朝的宦官都掌握不了兵权,因为毕竟是明朝,唐朝的血教训就在那里,傻子才会照抄。

唐朝皇帝也太自信了,差点自负起来,自负到不关心自己的内政,等到后来发现也来不及了。 再看明朝,前朝宦官的劣势已经解决,有些皇帝因为太懒惰,又滋生了宦官的新劣势。 正是因为他们有制度的优势,所以才没有像唐朝那样给皇帝上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