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援朝时期,明朝军队实力如何?
中国冷兵器04.05 08:01关注
您确定要停止关注此人吗
近代以来,由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演变,以往不太受关注的与日本有关的历史事件开始流行起来。 万历援朝就是代表之一。 由于中日朝三国古籍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不同,甚至对于这场战争谁是胜利者的争论也不少。
对此,有人援引近乎夸张的日本记载,试图证明忠勇的丰臣秀吉军在朝鲜战场一路横扫明军; 相反的观点是,明军轻而易举地赶走了倭寇。 那么,万历援朝时期两军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或许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战例一探究竟。
1. 火器相助,平壤复辟
明军在朝鲜战场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 最著名的有:平壤大捷、碧枝关之战、庐阳之战。 其中,平壤大捷和碧池馆战役,一个取得了全胜,一个陷入苦战。 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看出朝鲜战场两军交战的一些端倪。
虽然这两场战役并没有彻底结束朝鲜被侵略的命运,但是战争震慑了高估自己实力的日本士兵,从而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第一次侵略。 而且,平壤大捷和碧芝关之战这两场战役,分别可以让我们看到明军在火器使用和单兵战力方面的战绩,从而一探明军的实力。
1593年1月,明军主帅李如松率领四万大军开赴平壤城下。 此时,日军将领小尼士和一万八千日军正在占领该城,以防万一。 因为在战场上守城的一方有着地缘优势,往往可以以少兵守大军。 所以,能否攻破城防,对于再强的军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攻城伊始,李如松便命令部下将平壤城北、西、南三面合围,将东边留给敌人作为退路。 “三围一门”战术——命令游击队吴卫忠北上; 中军杨远、右军张世觉西攻七星门。 李如白西攻共门; 祖承勋南攻鹿门。
当时明军依靠的是自己火器的威力。 与日军更为精良的轻武器火绳枪(即飞鸟枪)相比,明军在虎蹲枪、法语火枪等重火器方面实力强大,具有压倒性优势,可用于攻城战。 影响。
战斗打响后,西边的北斗星门率先被大炮轰开,明军全军进入,令日军惶恐不安。 城内房屋被炮火点燃,日军也因此伤亡惨重。 他们终于仓皇撤离了这座城市。 途中被埋伏的李如松精兵截杀。 他们遭受重创,平壤城被明军顺利收复。
在火器的协助下,明军打了一场漂亮的仗,这就是平壤的大捷。 然而,这场伟大的胜利却间接引发了另一场苦战。
2、轻狂自大,十次被坑
收复平壤后,李如松乘胜追击首都望京(首尔)。 但由于胜利造成的轻敌心理,李如松不相信侦察队报告的王靖守虚空的消息,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向王靖进发。 结果在碧居堂遭遇了数万日军。
相遇是在中午之前开始的。 双方先是用枪械压制对手。 第一声炮火过后,明军率先发起进攻。 在明军的进攻中,前线的阿瓦亚四郎部队大败,撤出战场。 作为日军勇士的井上五郎兵卫参战,继续与明军作战。 结果,明军士兵左冲右突杀出重围,导致井上五郎兵卫的士兵向后方逃窜,最终败北。
不过日本虽然一战弱了,但毕竟有人数上的优势。 主将小早川贵景亲自率部与明军正面交锋。 这时,汪京内的日军也出来支援战场,以十倍的人数优势将明军牢牢包围。
大军面前,李如松全力以赴,以一敌十。 在激战的形势下,虽然双方都损兵折将,从中午到申时苦战数小时,但日军仍无法吞噬明军的这支小兵力。 直到明军副将杨元闻讯率千骑驰援,明军才在他的协助下突围。
至此,战斗的主要战斗流程结束。 这场激战给日军留下了不小的震动,甚至在明军利用阴谋焚烧日军在龙山仓库的军粮后,还与明军进行了两次和谈。 这就是青蹄堂之战。
3、军威犹在,足以震慑远方
明朝中后期,虽然还是冷兵器时代,火器并没有成为战场的主角,但足以左右战局的走向; 尤其是在攻城守城的时候,重型火器可以起到强大的辅助作用。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陆军是一支技术条件和军事理念比日军更先进的部队。 平壤的胜利是火器技术与军事行动相结合的经典案例。
在单兵战斗力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现代影视作品留下的日本武士形象,让人高估了战国时期日军的单兵战斗力。
事实上,碧芝关之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证。 明军虽然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连直接夺取王靖的计划都落空了,但明军战力还不到十分之一。 在不掉队的情况下,单兵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对手。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就基本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强弱,以及在战场上会呈现出的风范。 这也是明军在朝鲜战场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强势一方的原因。 蔚山会战、泗川会战等几次著名的败仗,主要是在围攻日军期间败北。 攻城战向来是战场上的艰苦战斗,所以战局不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现在,比如碧池关之战后的苏兴贤之战和陇信之战; 日军胜利或重创结束。 之后,明朝先后取得了獒树之战、车仙之战、万福寺之战、香雪侯峰之战、南苑南村之战、秋里之战、产水驿之战、鼎津之战的胜利,等等,大部分的战果说明,明朝增援的战绩还是相当可观的。
1597年初第一次蔚山会战后,两军继续交战,在20余场战役中互有胜负。 但这些战斗迫使日军撤出全罗道和桑清道等地。 到1598年底,明朝联军基本收复了朝鲜全境,直到最后的吕梁之战赢得了日军的追击。
可以说,在两次援朝战争中大大小小的数百场战役中,明军在大多数战役中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这些战斗并非轻描淡写。 胜利可以概括。 与火器技术和单兵作战能力更强的明军相比,日军在实力上一直占据优势。
当时整个朝鲜战场,一战明军有4万人援朝,日军有15万人; 140,000名士兵。 而且,参战的日军将是久经沙场考验的,实力不容小觑。 碧池关之战显然让明朝将领们知道,日军不可能像他们当初预想的那样,轻易打败他们,将他们赶出朝鲜。 这些庞大而强大的日军总能让他们时不时在战场上苦战一番。
近年来,有人不断拿日本单方面的史料论证已定型的万历援朝战争,并扬言“不管军队的作战能力还是最终的结果,日军一路压制明军,但是日军赢了,最后还是撤回了日本。” 对于这种说法,当然是一种让人发笑的观点。 但回顾朝鲜战争史,对于武器装备更先进、单兵作战能力更强、指挥更出色的明军来说,援朝之战依然不是一场容易取胜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