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start】明朝皇帝与名人【keywords end】
江阴八十一日指明弘光元年(1645年)夏南直隶江阴人民为对抗清军的入侵,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或江阴九九之祸(九乘以九,即八十一)。
经过及结果
1645年六月,清廷命方亨到任江阴县知县。二十六日,下薙发令,江阴士人不从,群情激愤。是日,豫亲王下令,江阴限三日剃发,进一步增大了矛盾。二十九日,乡耆何茂、邢叔、周顺、邢季、杨芳、薜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呈书,留发,却遭方亨破口大骂,众怒,回道:你身为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不知羞耻吗?此后,方亨召集当地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聚会于孔子庙。众人表示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没有大事了,方亨说: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剃发令的文书,其中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看到江阴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豫王领兵。结果,县吏将方亨密谋透露给江阴士人,百姓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闰六月,清廷发兵,围攻江阴城。在江阴被围困的八十一天当中。十万江阴军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击毙清军七万五千余人。最后城破,面对清兵屠城之令,江阴百姓纷纷决议血战到底,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少有顺从。清兵屠城两日,合八十一日血战,城内外义军平民死者凡十余万人,而江阴城内甚至仅存老幼五十三人藏于古塔中幸存。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
评价
阎应元领导的江阴百姓,面对强敌,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兵数万人,重挫了清兵锐气,钳制了清兵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时人谓之曰: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崇祯江阴县志》中记载评价: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
纪连海:因为扬州十日是史可法带领正规军打的,是一个政权面对另一个政权的斗争,虽然也很了不起,但这是你政府的职责;但江阴八十一日就不同,这是一个城市里的普通百姓自发的抗争,在一个退休的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阎应元的指挥下,抱定牺牲的决心与几十万清军作战,全城九万多百姓最后仅存50余人。我认为像江阴八十一日这样的故事渗透了我的思想和理念,虽然从现在来看,那时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人(江阴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