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教训货币主权丧失国有企业肢解外向型经济

官风不正、国有企业被肢解、货币主权丧失、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外向型经济、通货膨胀、金融危机、领导党……这些词是不是很熟悉?

补发说明: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将坚持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继续反腐败斗争,坚持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

事实上,中国历来是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 历史证明,每一个王朝都是靠“均富贫民分田”而兴盛,又因少数人占有巨额财富而灭亡。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发达、最文明、最富裕的国家。 然而,清朝统治的二三百年间,东西方却发生了颠覆。 参见:《中国文化启蒙了西方,必将引领世界回到正道》、《清朝遗存十毒:剃发更衣、杀人杀人、毁坏文化历史》

因此,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要。 本文分为八部分:

1、精英没落,官场不公。

2、国有企业被肢解

3.货币失去主权

4、贫富分化,内需不足

5. 外向型经济

6.通货膨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七、东林党及领导党

8、满人入关,中华民族陷入低潮。

明朝贸易与经济_明朝贸易战_明朝贸易顺差原因/

社会的堕落是从精英的堕落开始的。

一、国家的衰落从官员的失当开始

明朝建国之初,开国皇帝以勤政爱民以及士大夫的直言谏言而闻名。

皇帝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的困难,所以给予明朝官员的俸禄水平很低。 作为补偿,规定官绅不发粮食,并有免税。 同时,对腐败、贿赂行为的处罚也非常严厉。

为了改变元末官员中根深蒂固的腐败现象,朱元璋于1385年颁布了《大谕》,对当年的重大腐败案件进行了梳理,并以颁布法令,警告官员不要重蹈覆辙。 。

明初官员虽然腐败不少,但普遍比较注重诚信和名誉。 即使在松江这样的繁华地区,周氏、曹氏、蒋氏等世家世家,生活水平也只是一般。 谁敢在当官的同时觊觎并享受管理财产? 势必会遭到集体鄙视。

在朝堂上,明朝的大臣们经常互相争论,阻止皇帝下台,并以自己能直接进谏为荣。 明朝大臣甚至以在朝堂上挨打为荣,认为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好机会。

然而,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金钱为中心的风潮盛行,传统信仰被彻底消灭。 官员们忙着买地,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涉足各种生意。 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会县志》记载:明初,清官若辞官还乡,邻里都会以此为荣。 但到了嘉靖时期,如果一个官员回到家乡,没有带回任何钱财,就会受到邻居的嘲笑。 “廉官”几乎成了“愚官”的代名词。

一个失去信仰的社会,只能靠金钱作为信仰。 这就是腐败开始的地方。

国家没落之前,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面对崇祯哭穷的大臣们纷纷抄家,没收白银七千万两以上。

2、国有企业被肢解

明朝初期,造船等主要产业被国有化。 郑和西洋舰队主宰了从东亚到阿拉伯海的贸易,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

郑和下西洋不仅提升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建立了庞大而稳定的朝贡体系,而且还开辟了海上贸易线。

明朝贸易顺差原因_明朝贸易战_明朝贸易与经济/

1407年,郑和在今苏门答腊岛巨港设立明朝旧港宣威司。 后来,他还在苏门答腊和满洲建立了军事据点,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

郑和无敌舰队建立了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体系。

郑和的船队满载着丝绸、瓷器、药材、铁器等产品,在海外宣旨平定叛乱之后,就到了做生意的时候了。 诸侯国的产品在产地极其便宜,如豆蔻0.5关/斤,沉香3关/斤,苏木0.5关/斤,运回国内10-20两/斤; 而郑和带来的中国产品在当地出售的青花瓷盘则以天价出售,每块500件,可以换取1000公斤豆蔻,或者160公斤沉香。

据明史专家考证,郑和七下西洋的收入保守估计为黄金72万两,白银1276万两。

正是有了这笔财政收入,再加上建国初期丰厚的农业税收,朱棣才得以五次征蒙古,七次西洋,疏浚运河,并修建“永乐大殿”。 尽管朱棣花钱如流水,但到了1473年,国库里还有240万两白银。此时,他的玄孙朱见深已经登基称帝。 郑和下西洋已经几十年了,红利还没有用完。

此时,国有经济十分强大。 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积累了雄厚的财政储备,所剩无几的粮食已经到了“红而不烂,不可食”的地步。

然而,朱棣死后,明朝官员勾结私人走私资本集团,在西洋上诽谤百姓、浪费金钱,隐匿郑和下西洋的海图资料,肢解消灭国有企业。舰队。

国家垄断的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被私人资本家窃取,造船和航海技术也被私人窃取。 失去国家舰队军事保护的海外贸易后来在遭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时变得不堪一击。

失去了海外贸易巨额利润的明朝很快就陷入了金融危机。

3.货币主权的丧失

朱元璋起兵后,为了控制货币主权,开始铸造货币“大中通宝”。 洪武八年(1375年)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 明代宝钞为大面额货币:一贯(1000文)、五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 大面额纸币与铜币并行,禁止使用白银进行交易。

明朝贸易战_明朝贸易顺差原因_明朝贸易与经济/

当国有经济非常强大,国家垄断海外贸易利润时,洪武至永乐年间积累了雄厚的财政储备,明朝宝钞的信用也很高。

后来郑和船队被肢解,江南富裕的资本家控制了进出口,掌握了大量白银。 他们通过东林党员等利益代言人控制政策,禁止对进出口贸易征税,税收转嫁到穷人身上。

由于贫富差距加剧,税收不足,政府为了弥补税收赤字,乱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明朝纸币失去信誉。

江南富豪控制的白银成为实际流通的货币。 他们控制白银价格不断上涨。 明朝宝钞名存实亡,铜币则不断贬值,国家丧失了货币主权。

4、贫富分化,内需不足

明代官员的俸禄水平相对较低。 作为补偿,规定官绅不需缴纳粮食,但有免税福利。 于是,地主、商人逐渐把自己的土地、企业附在官员的名下,或者干脆捐钱求名。

结果,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多地转嫁给穷人。 贫富差距巨大,人民日益贫困。

结果,与明朝庞大的生产能力相比,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生产能力较强,但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内循环严重不足。

5. 外向型经济

囤积白银可以帮助其升值。 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纺织品、瓷器、茶叶换取白银,比种植粮食更有利可图。

江南大地主将耕地改种桑棉,加工成纺织品,开始与日本、西班牙等国进行贸易。 源源不断的银子流入他们的手中。

异常繁荣的外向型经济,让鱼米之乡的江南从湖广进口粮食,与其他地区争夺粮食,让穷人更加悲惨。

这种外部循环增加了国内成本,使穷人更穷; 而获得的财富则落入少数人手中,导致内部循环更加不足。

6.通货膨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因为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铜币,而铜币在不断贬值,而富人手中的白银却在不断升值。

江南富豪通过与东林党官员和商人勾结控制国家政策。 因此,该国无法对进出口贸易征税。 国家向贫困地区征收税收,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国家越来越穷,穷人连军饷都买不起。 不仅如此,明朝的军官集团还支持土匪自尊。 到什么程度? 明代火器专家赵士祯向崇祯皇帝报告说,有的将领“专以重粮重赏,招募蛮族,驱逐华夏人为奴,侮辱我族,挫伤我士气。 ”

当地的大亨和贸易公司变得越来越富有,控制了大量的白银,并成为事实上的中央银行。 世界一片混乱,战乱如火。 他们担心走投无路的政府会夺走他们的钱去打仗,所以故意把钱藏起来。 在朝堂上,他与东林党勾结,配合他们逃税。 明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可能再生存了。

东林党是一群主张国退民进、国企改制的人士。

七、东林党及领导党

文官勾结江南的金融寡头赚钱,武官勾结辽东的蛮族叛军赚钱。 整个国家都烂透了

此时,土地、金融资本、劳动力、商业贸易等都被大地主、手工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所控制。 在太监们被打倒之前,他们还可以从这些铁公鸡手里榨取一些钱财。 一旦打倒了宦官,接下来的情景就是官商勾结,戏弄皇帝。

因为明朝不会灭亡,他们手中的财富就会有“原罪”。 改朝换代是洗钱的最好方式。

李自成一进北京,他们就投降了。 但刘宗敏比他们更恶毒。 他逮捕、斩首、勒索人民。 他甚至从北京的家里没收了7000万两白银。

明朝救不了了,李自成也不靠谱了。 满清自然成为明末富裕精英的下一个选择。

几十万人口的清朝怎么可能轻易征服近亿人口的汉人呢?

满清王朝的成功法宝就是:以利益行贿。

至于公务员,“各衙门官吏照常录用,职称快报。冒伪不实者,必受处分。避贼归乡隐居者。”山亦有名,仍聘为原官。” 至于将领,“大者为王,小者为主,天下为穷”。

明朝的官僚和地主都信以为真。 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又一个人当了皇帝,因为在蒙古元朝时期,江南的土豪富商还是很吃香的。

于是,他们纷纷投降,勇敢地带路消灭了抵抗力量。 明朝时,人们知道东林党首领钱谦益剃发投降清朝。

没想到满族杀人如麻,进行文化灭绝。 当满族站稳脚跟后,就剥夺了他们的官位、财富,甚至人头。 到了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8、满人入关,中华民族进入低潮。

满族在入关之前长期处于原始社会,直到16世纪才过渡到军事奴隶社会。 入关后,奴隶制仍长期维持。 清政府的大臣们总是称自己为皇帝的“奴隶”,可见这种奴隶制的普遍性。

为了奴役、愚弄汉人,满清全面篡改中国历史,摧毁中华文化,中国的手工业技术也全面倒退。 在满族统治的两百多年里,本应培养治国理政的政治人才,却被扭曲成不许谈政治的书呆子和奴才。 中国人变成了阿Q、祥林嫂、闰土、买人血馒头的花老栓。

满清作为少数统治多数的国家,最害怕的是百姓的叛乱。 他们主要使用了三大手段:

1、满清刑人,以剃发更衣,写牢杀人。 杀掉最不听话的人,留下最听话的人; 剩下的百姓中,选出那些可能不听话的人,杀掉他们。 剩下的百姓中,选出稍微不听话的,杀掉。 然后再杀掉一群人。 一群人就像驯服动物一样,把中国人驯服成了冷漠的废物。

明朝贸易与经济_明朝贸易战_明朝贸易顺差原因/

2、满清篡改历史,篡改历史,污蔑汉族是一直生活在贫困、勾心斗角、不团结的劣等民族。 汉人只有接受外来统治,利用外来文化,才能谋生。

3、编造康干盛世等虚假历史来歌颂统治阶级。 《清史稿·灾异录》说得很清楚,康干盛世时,几乎无年不饥,饥荒严重,人民互相残杀,大多数人都死了,死者躺在枕头上,死者有数千人。 对无能、饥饿、大规模饥饿、父子吃人的触目惊心的描述,根本不是什么盛世。

明朝贸易顺差原因_明朝贸易战_明朝贸易与经济/

清朝留下的是腐朽的政府、无数的赤贫文盲、无数的鸦片吸食者、无数的贪官污吏、无数的战败、屈辱和对外赔款……

清朝的遗产尚未清算,导致很多人认为腐朽、没落、穷困潦倒的清朝才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他们认为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贫穷,他们认为中国的落后是中国文化腐朽的后果。 “只要毁掉汉字,中国就灭亡”、“取缔中医”、“全盘西化”甚至“殖民三百年救中国”等口号。

参见:清朝残存十毒:剃发易衣、杀人夺人心、毁文史。

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官风不正、国有企业被肢解、货币主权丧失、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外向型经济、通货膨胀、金融危机、领导党……这些词是不是很熟悉?

所以,读史可以智者,历史的教训一定要汲取。

关键是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了解真实的历史。

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引领世界回到正轨。 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