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文官员的晋升路径
从这些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文官带兵,但明代文官的整体素质明显比北宋高出不少。 至少,他们必须担任军队的指挥官。 明代,文官带兵。 明朝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能完成的。 比如北宋征伐西夏的时代,范勇、徐熙这样的人物能够担当的荒唐事情,在明朝的大部分时期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文官带兵模式确立后,明朝对于文官带兵的选拔不仅做出了慎重的选择,而且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流程。 一个新人公务员要想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还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
这个磨练过程,从明代几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文官身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首先要有军事基础,特别是在进入文官系统之前,必须接受军事素质训练。 比如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小时候就喜欢读军事书籍。 他不仅读书,还写读书笔记。 王阳明是一代文武双全的大儒,不仅熟谙兵法,而且自幼勤习武术。 后来他平定宁王叛乱后,因功绩卓著,遭到京军一批职业将领的挑衅,非要请他比试射箭。 结果王阳明二话不说,就地弯弓搭箭,连射三箭,全部命中。 一举压倒所有人。
但想要指挥千军万马,光有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训练。 一个战功卓著的文官,后人惊叹他文武双全的时候,大多忽略了他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 比如王跃,在成为三方总书记之前,曾担任过两个重要职务。 一位是陕西都御史,即监察陕西边境的军事事务。 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战争的真相有了一定的了解。 个人经验。 后来他在回忆录《湘民集》中说,在他担任陕西监察御史之前,他对军事事务只有想象。 在那里工作之后,他才知道如何赢得战争。 朱庸奉命出征时,他也参军担任“象赞军务”,即担任朱庸的参谋长,亲自谋划、历战。 正是这几年的磨练,终于让他变得成熟起来。 ,有独立的能力。
王越在明代官场的经历绝非偶然。 事实上,明朝整个官僚机构对于军民官员的培养有着天然的训练体系。 一个最终成为名将的人,背后有无数刻意安排的考验。 如果和别人比较一下就知道,弘治时期带兵两广平定叛乱的刘大夏,虽然担任监察御史的时间很短,但此前曾在户部参谋部工作过明朝战争整整十年。 所谓参谋部,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总参谋部”,负责全国军队的战略规划。 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对战争的理解就是在这个看似清水的衙门里培养出来的。
嘉靖年间,谭纶与戚继光共同开创了平定倭寇的伟业,中进士五年被任命为南京兵部郎中。 此次任命,因奉命征兵,在抗日斗争中有功,被调职。 台州知县负责招募军队,在台州抗日。 他与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密切配合,多次给倭寇重创。 于是,他升任福建巡抚,主管福建军事事务。 福建抗战胜利后,调任两广总督,负责歼灭两广倭寇。 彻底消灭倭寇后,调任冀辽总督,负责抗击北方蛮族的入侵。 可以说,哪里有战争,哪里有战争,他就升到哪里。 晋升之路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数刀剑与鲜血。 它是在实战中产生的。 以至于《明史》统计称,谭纶不仅是一位武功出色的文官,而且还是战场上亲手杀死最多人的人。 他武功极强,亲手斩杀敌人三十余人。 这样的文官指挥军队,就算是戚继光这种级别的将领,也绝对心服口服。
(卢祥生)
想要成为明代战功卓著的文官,就必须经历这样一个成熟而又艰难的训练过程。 套用李云龙在《亮剑》里的话:会血淋淋的三遍。 明朝这些有文学才华、军事才华的人才都是这样来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