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明朝浙闽民变的描述。这次民变是在正统年间发生的,主要发生在浙江和福建一带。邓茂七是福建的领导人,而叶宗留则是浙江的领导人。他们相互协作,与明军进行战斗。明英宗派刘聚和陈懋分别率军进攻,成功平息了民变。期间,陈善恭和叶宗留也有参与。在明朝正统七年十二月,他们合伙盗掘福建宝峰场银冶,但最终被逮捕。之后,叶宗留又多次掠夺政和县。他还聚集了上千人,并从龙泉的良葛山人叶七那里接受军事训练。整个民变形势相当严峻,但结果还是被平息了。我看到了一个关于邓茂七和他的起义的描述。邓茂七在正统十三年四月反叛福建,自封闽王。最初,他因杀人逃亡到福建,后来与陈正景一起杀人,后又攻打汀州,被推官王得仁击败。唯有邓茂七最终成为了权力的象征。 他率领手下攻占了杉关、光泽县、邵武和顺昌。参政宋彰因受贿被贿赂官员王振,遂被提升为福建左布政使,期间大肆敛财。之后,尤溪炉主蒋福成号召了一支队伍,并在与邓茂七相通合作下一同攻打沙县和延平。延平官员认为事态危急,遂向上级报告。御史丁宣派遣使者到达延平,并派邓洪等二千名士兵前去剿灭起义。蒋福成与邓茂七合兵一起作战,官兵死伤惨重。丁宣随后派遣使者招降邓茂七,以免死。邓茂七却选择杀害使者,并占领了贡川和玉台馆。他们接着占领了沙县。尽管当时出现了御史给予压制以及邓家军队内部分裂的情况,但邓茂七还是成为了福建一个显著的政治势力。我看到了一个关于张海才和邓茂七之间的战役的描述。张海才带领着他的部队抵达延平,派遣都指挥率领四千名士兵前去剿灭叛军。但是当他们行至二十里处的双溪口时,却被叛军在左右村店伏击,官军大败。邓茂七趁机进攻延平,而张海才则登城下谕。都指挥范真等人在城外作战,但官军仍然溃败,范真和指挥彭玺均为战死。御史上报请求派兵讨伐。明英宗随后召都御史张楷前来,令他带领都督刘聚、陈荣等人前往讨伐。 明英宗命令刘聚为总兵,陈荣为副总兵,陈诏、刘得新为左右参将,佥都御史张楷则监军,合兵进攻。同年九月,张楷率军抵达南京,随后分遣刘得新率兵从江西建昌会师邵武。而张楷则率领士兵从浙江进入福建。 同年十一月,张楷奉命讨伐邓茂七。他的大军抵达广信时,发现叶宗留挡住了他的去路,并不敢前进。福建遣使者督促张楷进兵讨伐,而浙江各部门则请求他转移兵力到浙江击退叶宗留。江西御史韩雍因叶宗留近在咫尺,是门庭之寇,因此认为国家的事情不能局限于疆域的设计中。张楷并不知道该听从哪种主张。指挥戴礼提出了前往剿灭叛军的请求,张楷最终决定我看到了一个关于张楷率军剿灭叛军的描述。当时我命戴礼率领五百名士兵前往,但都督陈荣认为形势紧急,大军抵达却只派一名步兵将领前往,因此朝廷会予以惩罚。为此,我让陈荣带领两千名士兵,与戴礼一起前往。戴礼率先在黄柏铺遇到叛军,双方死伤相当。叶宗留中流矢身亡,但官军并不知道他就是叶宗留。叛军退守山中,拥立叶希八为首,在玉山十二都设伏。戴礼和陈荣却中了伏击丧命。叶希八随后焚烧浦城,还师龙泉,率领数万叛军屯守云和和丽水。此后,陶得二、陈鉴胡等叛将也率众跟从。我听闻后,率军进攻。此时,刘得新已率领江西军在建阳击退邓茂七,道路畅通。我遂率军进入福建,与刘得新会师,取道进入建宁。同年十二月,叶宗留的党羽周明松等人四次进攻掠夺金华、武义、崇安、铅山县等地。朝廷担心他和福建的叛军联合,于是派监察御史朱瑛和太监守备要地。朱瑛以谕令威胁他们,表示祸福将自行分晓,因此许多人都纷纷归顺。之后,他通过计谋生擒周明松等叛将,将他们押至庆元。此时,谍报叛军将领黑面大王率领三万人进攻,在截取周明松的过程中被太监我感到非常害怕,想要逃跑。但是朱瑛并没有被动,他立即诛杀了周明松等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暴露在市场上。叛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率领士兵离开了。
此时,邓茂七派陈敬德、吴都总等人进攻泉州府,他们经历了德化、永春、安溪等地。知府熊尚初在五陵坡率领士兵抵抗,但兵败被逮捕,并最终不屈而亡。邓茂七率领两千人进攻建宁府,知府张瑛率领建安典史郑烈、乡兵吴保等人,和都指挥徐信会合,分道乘大雾袭击叛军,斩获了五百余人,并攻陷其寨。明英宗于是升张瑛为福建右参政。
平定福建民变
正统十四年正月,我觉得福建平定久久不成功,于是明英宗命令宁阳侯陈懋担任征南将军,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担任左右副总兵,都督范雄和董兴担任左右参将,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和王瑾监军,御史张海和丁宣负责纪功,率领京营及江西、浙江等处大军前往讨伐。但当大军抵达时,邓茂七已率众进攻延平,其余叛军进攻太平驿。副使邵宏誉率士兵作战,起义军死亡上百人,而明军死亡数量一倍,但仍以捷报上疏。
在最开始迎接宁阳侯陈懋时,明军刘我已经得知刘得新成功击退叛军,因此张楷派遣使者下谕,让黄琴等叛党归降。之后,建阳路开通,沙县叛军首领张繇孙投降,并率领罗汝先等人归顺。而邓茂七手下的刘宗、罗海、郎七等人掠夺财物并藏于陈山寨中。黄琴等人想到一个计策,将他们擒拿,并将他们械送到京师。张楷因此率军再次逼近延平,遇到叛军攻城,击杀了一千余人。邓茂七等人只好转移军队向建宁进攻,而参政张瑛在抵抗中阵亡。张楷等人于是回到建宁,叛军遂退回陈山。
二月,叛军再次下山进攻延平,被张繇孙和罗汝先所诱。张楷将浙江军埋伏于后坪,南京军埋伏于后洋,江西军在沙溪之南埋伏,而福建军则出城挑战。叛军乘浮桥进攻,却中了埋伏被围攻。明军立即乘胜追击,擒拿了数十人,邓茂七中流箭身亡,明军将他的斩首放置于函中,并立即上报。此时宁阳侯陈懋率大军也赶到了。张楷等人便抵达顺昌等地,安抚居民。叛军遂拥立邓茂七的侄子邓伯孙为首,但后来他们或者散走,或者分别占领山头。平江伯陈豫因此分道逮捕叛军。最后,叛军占领了九龙山,张楷遣派了两千士兵抵达山后,告诉叛军官兵仍然可以安居乡村。当时叛军必定会倾巢出动,我便乘机占领了他们的寨子。那一天白天,叛军以为我们官军的数量很少,果然出现在溪上,但是却没有筏子可以回去。与此同时,我们的官军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寨子,这时候叛军听到消息后便溃败了。
三月,我指挥王钺在高阳里擒捉了廖氏等人,其他将领也陆续获得斩获,全部被送到邵武。明英宗颁布诏书,对这些将领进行了表彰。之后,我们任命黄琴为主簿,罗汝先为县丞,以表彰他们诱捕贼党的功劳。然后我们下令其他部队班师,让陈懋等人留下来剿灭福建剩余的叛军,而我则回军讨伐处州的叛乱。陈懋等人制定了一个酬赏制度,如果自己能生擒杀来的敌人,与斩敌同等获得奖励。当时,叛将张留孙十分勇猛善战,邓茂七造反时曾经依赖他,邓茂七死后,他仍然跟从邓茂七的侄子邓伯孙。我派遣使者误发一封假信给邓伯孙,其实是故意安排的。果然,邓伯孙生疑心,斩杀了张留孙。此后,叛军人人自危,都不再信任邓伯孙,于是纷纷投降明军。接下来,我率领军队进攻沙县,攻破了贡川、挂口和陈山等地的砦寨,擒获邓伯孙并将他送到京师,最终斩杀了他。左都督刘聚也来到南平、顺昌和瓯宁地区,擒获了63名余党,斩首情况不详。随后福建地区也得到了平定,陈懋等人率领军队班师。我发现叶希八等人已经占领了云和山数月,认为在山中固守不利于出掠,因此便打算进攻处州府。守臣们遣使到杭州府告急,御史命都指挥沈鳞、参议耿定、佥事王定带领4,000士兵前往处州防御。之后,各守臣再次派人告急,朝廷派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孙镗、陶瑾为左右参将,工部尚书石璞督诸军讨伐。可恰巧沈鳞、耿定、王晟率领千户杨清等人在丽水与叛军交战时大败。徐恭还带领了2,000士兵前往处州,但也只能固守城池不敢出击。叛军开始进攻处州,声称要夺取金华,而此时张楷的主力部队还未到达。
叶希八还分兵进犯江西的广信境内,永丰县知县邓颙在被叛军逮捕后不屈而亡。陈鉴胡率领叛军攻破了松阳和龙泉,驻扎在金山岩,并分别袭击了青田、武义、义乌和东阳等地,自封为“太平国王”,并改元为泰定元年。丽水县丞丁宁命王世昌等人前往叛军的巢穴,向陈鉴胡发出招慰之谕,最终陈鉴胡归顺了朝廷。朝廷晋升丁宁为处州府同知,而王世昌等人则被任命为巡检。陈鉴胡被押送到京师,关进了锦衣狱。
当初,佥事陶成请求招降叛军,但不被朝廷采纳。现在,叛军已经放弃了叶希八的统治,带头的陈鉴胡也被擒获。福建叛乱已经得到平定,而陶成提供的建议也最终得到了证实。我们向叛军派遣使者,率领仆隶四五人直接前往,并向他们示以祸福,成功劝降了不少叛军。但是陶得二却斩杀了我们的使者,并率领叛军进入山中。之后,千户沈俊再次请求招降,最终成功招降了陶得二等人,并得知叶宗留已经阵亡了。
当年五月,张楷带领大军进入浙江,抵达了衢州。我作为佥事前往迎接,向他陈述了处州内部的危机。由于叛军的围困,我们城中乏食。张楷分兵水陆并进,大军来到了兰溪,御史黄英和林廷举前来会面,请加速进军。当大军抵达金华时,张楷命令军中制作竹笆数百面,用来抵御叛军用的枪,并且加快了进军速度。终于,大军抵达了处州的范围内,知府陆锺率众人前来迎接,大军在铜山寺驻扎。当时,官军在平地,而叛军数万人在山上索战。官军遂分为三阵,叛军攻击中军,张楷下令撤退,并命令快马向他们射箭,导致叛军死亡三百余人。随后左右两军合力进攻,叛军又有两百人死亡。叛军持有枪的人大多被竹笆挡住,枪被挡入竹缝中无法拔出,因此全部被擒获。叛军溃败,明军乘胜追击,斩首六百余人,生擒上百人。
同年六月,英宗下达谕令,授权张楷采取剿抚策略。张楷等人向朝廷奏报了叛军前情后势,并表示已经获得一定的胜利。后来,有九千余家商家复业,男女二万余人得以重新开始生活。此时我们上呈的疏文得以传至朝廷,而叛军的陶得二等人则再度回到山上,感到恐惧并继续拥兵自守。
在景泰元年五月,叛军再次掠夺了丽水、青田县等地,并进攻了武义。但由于武义没有城墙,副使陶成虽然努力抵御,最终还是在战斗中失败了。不久之后,明景帝下达玺书,命令张楷等将已经投降的叛军抚养好,广布恩信,并告诫官员不要激怒他们;否则,如果有官员再次激怒他们,就会再次出兵剿灭。张楷随即再次遣送各县当地官员入山宣布招降,并最终说服了陶得二等人的归顺,他们放火焚烧了自己的山寨,向明朝投降。此后,所有剩余的余党都投降了,终于结束了民变。张楷等人也班师回朝。但由于恰逢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之前曾参与处理平定民变的大臣都死了,朝廷商议认为张楷没有立功。但在赎罪的大臣们帮助下,张楷终于获得了自由。
在景泰二年七月,镇守浙江、福建的侍郎孙原贞因处州民变已经平定,建议从丽水县、青田县分离出云和县、宣平县、景宁县三县,而福建也建议设置永安县、寿宁县两县。而这些建议最终也得到了明景帝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