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139》“封锁”前的日本军事

“封城”前的日本军队

一、陆军概况

15世纪中叶,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导致日本进入持续百余年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日本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大名纷争不断。

明朝战斗_明朝时期战争_明朝军事与战争/

(一)室町时代后期军队概况

室町幕府后期仍处于战国时期,当地大名扩充实力,增加兵员。 征兵的时候,大名们各行其是,基本上都是向万石领地派遣200-350人的军队。 武士和马匹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步行步兵的“足轻”。 足轻是镰仓时代的产物。 当时,“足轻”的比例增加,武士的比例减少。 这种军队军纪差,压迫人民,战斗力不大。 大名鼎鼎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这些大名中,只有尾张国(今名古屋地区)的大名织田信长拥有一支遵守纪律、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军队。

(二)江户幕府时期的军队

江户幕府与前两代幕府有很大不同。 幕府拥有重兵。 中央军事力量可分为“旗人”和“王族”两种。 旗本可以参拜将军,但皇室没有这个特权; 旗本一家人骑马作战,军队是骑兵; 皇室是徒步作战,军队是步兵; 旗本有武士作为家臣。 虽然旗基只有五千人,但加上家臣,总数可以达到八万人,而皇室只有一万七千人。 幕府从旗人和皇室中选拔一批优秀分子,编入幕府常备军,分为“五师”。 “第五师”等特种部队约有4000-5000人。 第五版的准备工作是:

“粉丝”。 从 5 组开始,然后增加到 12 组。 每组有扇头1名,团长4名,扇兵50名,杂兵20名,总人数约千人。 平时看守营地,战时担任先锋。

《书院扇》。 从 4 组开始,然后增加到 10 组。 每组有扇长1名,团长1名,武士50名,“行力”骑兵10名,杂兵20名。 他们平时看守营寨,战时充当将军的步兵。

“花哈塔班”。 又称“小性群”,开始时有6组,后来增加到8组。 每个小组有1名粉丝负责人,1名小组负责人,以及50名粉丝成员。 其功能与“书院禁”相同,两禁统称为“两阳番”。

“新一集”。 设定时间较晚。 最初有4组,后来增加到8组。 每个小组有1名粉丝队长和20名粉丝成员。 他们在旅行时充当将军的随从,在战争中充当将军的贴身士兵。

《小十人》。 “小十人”就是追随者的意思。 最初依附于“小性爱团体”,后来逐渐独立。 “小十人团”的数量因代而异,最高的有20组,最低的只有5组。 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小十人”20名。 战时将军的贴身侍卫。

除了上述的“第五师团”之外,江户时代的军队还有其他辅助和特殊兵种,如警卫队、信使、炮兵、水手等。

江户时代初期,日本人口3000万,武士40万,武士家族约200万。 随着旧大名被消灭,那些失去原来职业的武士就变成了“浪人”。 但此时的“浪人”与后来的“浪人”却有着巨大的区别。 德川家康攻打大阪时,不少“浪人”为丰臣秀吉效力。 因此德川家康后来对“浪人”进行了大肆杀戮。

2. 枪械及其对战术的影响

在火器传入日本之前,士兵是武士及其家臣,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骑兵训练有素,机动性强,讲究武德。 唯一使用的武器是剑和矛。 战士只懂得打仗,不懂得战术。 攻城时,攻方也先建造要塞。 战斗中,双方武者面对面,交换名字,然后交战。 后来日本人学会了团体战术,随着“足轻”的增多,战术势必会发生变化。

然而,日本战术史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催化剂却是火器的传入。 1543年,一艘载有三名水手的葡萄牙船被强风吹到九州种子岛。 来到岛上的三位葡萄牙水手向岛主石耀出售了两把火枪,并教当地人如何生产火药。 种子岛出产铁砂,岛上有很多炼铁工人。 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火枪的制造技术。 日本人制造的火枪流传到各地,各地都建立了枪械制造工厂。

1580年,西班牙人也来到了日本。 西班牙和葡萄牙向日本运送了大量欧洲火药和火器。 日本不仅自己制造枪械,欧洲的步枪和火炮也逐渐传入日本,枪械成为欧洲向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 日本人起初把从西方进口的枪械称为“铁炮”,后来才称其为“枪”。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骑兵和战士的老式战术。 手持火枪的“足轻”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主力。 在战争中,火枪也表现出了弓箭等冷兵器无法比拟的巨大破坏力。 由于战争中使用了火器,以往的战斗中的伤亡大部分是由枪支和火炮造成的,冷兵器杀死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 1650年代,日本军队中出现了一支“火枪部队”,称为“铁枪足轻”。 将火器引入日本军队并成为主要武器并非没有困难。 枪炮虽然杀伤力较大,但命中率低、射速慢,因此并没有立即成为日军的主要武器。 随着枪械威力逐渐增强,人们对枪械更加重视,装备枪支、火炮的部队数量也不断增加。 1555年的小越之战中,武田氏有一个师3000人,配备300支火枪; 1570年的近江大宫山之战中,织田信长的军队已经拥有了500支火枪。

桃山时代,火枪在武器中的比例大幅增加。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拥有一支3000人的部队,1400名战斗人员,其中“铁炮足轻”200人。 侵朝战争结束八年来,枪支数量急剧增加。 德川家康发动关原血战时,伊达政宗率领的部队拥有火器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部队,有士兵3000人,火枪1200支。 此次战斗中,上杉景胜率领的军队火器比例最小,有8700人。 还有2000支枪。 日本侵朝时期,他们还发明了骑兵枪,一种骑兵使用的枪械。 从此,日本枪械分为步行枪和安装枪。 当时的日军没有火炮,在攻防战中遇到明朝军队的“法兰基”和朝鲜军队的火炮时不会有任何优势。 不过,日本步枪的枪管较长,士兵可以灵活操作,所以火力仍然不比中国和朝鲜军队差。 日本大口径火炮首次出现是在小田原之战,北条型铸造了20门“大管”。 江户初期大阪的攻防战中也使用了火炮。

枪支改变了日本的战术。 在侵朝战争中,日军的战术是:当敌军逼近日军几百米时,让“铁炮灰轻”部署第一线队形; 当敌军来到100米以内时,他们就开火了。 随后,步兵中的弓箭手进入火枪手中间,射出箭矢。 如果敌军向前推进,剩下的步兵和骑兵就会一起攻击,用刀和矛进行肉搏战。

火器传入后,主要军队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士兵。 农民出身的职业军人出现了,这些军人精通武器的使用。 武士阶级主要由这些农民补充。 内战期间,许多农民出身的职业军人成为武士,有的成为大地主。

原有的旧封建家族在内战期间衰落,前武士家臣中不太显赫的阶级逐渐崛起。 武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影响被称为“下级战胜上级”。

3.织田信长的统一战争

织田信长出生于尾张国。 少年时期,他勤奋习武,学习兵法,养成了拼命的精神。 18岁时,父亲去世,织田信长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他带领小队进行探险。

1556年和1557年,平定同父异母的兄弟织田信弘和弟弟织田信行的叛乱。 24岁时,织田信长确立了自己的家族地位,控制了尾张国的大部分地区。

明朝时期战争_明朝战斗_明朝军事与战争/

(1) 对桶和狭间的突然袭击

1560年,强大的大名今川义元率领25000人大举进攻尾张国,逼近织田信长所在的清州城。 青州城内的织田军实力与今川军相差甚远。 织田的军队只有三四千人。 青州城内一片恐慌,甚至有人主张投降。

织田信长相信今川的军队并非无懈可击。 他决定对今川的右翼实施突击。 在行军途中,织田信长得知今川正率领一万余人前往桶狭间(今名古屋附近)。 “大手狭间”,顾名思义,是一片狭窄的低洼地带,今川军无法发挥力量。 织田信长认为这里是发动奇袭的理想地点,于是下令赶赴小座间北面的太子岭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一场风暴袭来,遮蔽了信长的行动。 风雨一停,信长就率领两千人从太子岭俯冲而下。 信长的突然袭击使今川军溃不成军。 今川义元也在战斗中阵亡。

桶狭间的胜利向世人展示了织田信长的军事天才,他本人也迈出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2) 进入京畿道

桶狭间获胜后,织田信长进军京畿。 作为进军的第一步,信长首先攻击了美浓。 他命令自己所依赖的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在美浓地区建造了一座城堡作为根据地。 面对敌境重兵,短时间内筑城并不容易,但秀吉仅用三天时间就巧妙地完成了筑城任务。 信长贿赂对方重臣,内外合作,控制美浓,逼近京畿。

1568年,日渐衰落的朝廷和室町幕府向织田信长求助,并允许他进入京都帮助恢复政权。 信长开辟京都之路,九月进入京都。 此后,织田信长又征服了但马、南伊等地,趁机扩充常备军。 第二年,他威胁要烧死所有人,迫使堺市投降。

(三)镇压“义相宗”起义

恢复将军称号的足利义昭没有实权,暗中策划与织田信长的敌对势力结成对抗信长的统一战线。 1570年起兵反抗织田信长时,号召“一护派”弟子起义,与织田信长为敌。 一时被敌人包围的织田信长,用一一击败的战术,将敌人一一消灭。 在镇压“一护派”弟子起义的过程中,信长显露出了凶猛的本性。 他包围了叛军军团。 叛乱分子被剥夺了水和食物。 他们吃城墙、土土充饥,却仍坚持战斗。 信长下令将所有男人、女人和儿童毫不留情地杀死。 最终,他用栅栏围住了两万多名叛军,活活烧死了。 这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

(4) 本能寺事件

织田信长在与大名的斗争中多次陷入困境。 在与武田信玄的战斗中,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几乎全军覆没。 织田信长趁着武田信玄去世之机进行反击,消灭了强敌。

1582年,为了支持羽柴秀吉,织田信长亲自率军前往,并居住在京都的本能寺。 6月2日,该部发动兵变。 信长奋战,但因寡不敌众,被迫放火烧本能寺自杀。

(5)其他

在统一战争中,织田信长非常看重经济基础的支持。 在他攻占堺市之后,堺市就成为了他巨大的财富来源。 堺市既是重要的港口,也是步枪的生产中心。 还以生产冷兵器刀、剑而闻名。 信长攻占堺市后,这里成为了他的军事生产基地。

战争期间,织田信长首创了以持枪步兵为主要军事力量的作战模式,对日本的战术和军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长筱之战中,他以3000名火枪手全歼了武田胜赖的强大骑兵,证明了他的火枪手是相当有效的。

织田信长注重争取商人的支持。 他从商人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他的步兵也比其他大名要强大得多。 他的用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非常出色,因此在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 他用人不拘一格,正是他后来将丰臣秀吉从低级武士提拔为将军。

4. 丰臣秀吉的征服与统一

织田信长为日本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丰臣秀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一)姬月与牧山之战

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杀后,征战西线的丰臣秀吉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了战争,组织平息了本能寺之乱的叛军。

丰臣秀吉支持织田信长2岁的孙子继承信长的位置,实权掌握在丰臣秀吉手中,这引起了织田信长家臣和家族成员的不满,最终互相争斗。 丰臣秀吉军与柴田胜家、织田信夫联军的决战在志岳进行。 这就是志岳之战。

结果柴田胜家战败身亡。 1584年4月,丰臣秀吉再次与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夫、德川家康联军交战,丰臣秀吉惨败。 很快,双方在牟山再次交战。 战争没有结果,丰臣秀吉主动议和,德川家康也表示投降。

(二)统一国家的军事行动

御岳、牧山之战后,丰臣秀吉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他第一次率领十万大军,全歼本州中部和西北部地区。 第二次,他调动37个国家的30万大军,歼灭九州,直捣鹿儿岛。 丰臣秀吉第三次从45个国家调集26万大军,分几个方向进攻,围攻北条氏。 北条氏被迫投降。 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三)“分城制”和“兵役制”

丰臣秀吉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团结。 在各种措施中,许多措施与军事有关。 为了获得丰臣秀吉对其领地所有权的承认,一些大名不得不承担一些军事义务。 丰臣秀吉实行“城分制”。 根据丰臣秀吉的命令,大名摧毁并拆除了许多具有军事意义的城镇据点,使它们失去了军事独立性。 秀吉还实行“兵役制度”,要求大名根据其田租收入向国家提供兵役,从而保证国家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 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结束了封建诸侯争霸的漫长历史。

(四)侵朝战争

丰臣秀吉稳定了国内局势后,于1591年9月开始招兵买马,准备粮食,发动了侵朝战争。 1592年4月,日军16万登陆朝鲜,第一次侵朝战争爆发。 中朝联军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军。

不甘失败的丰臣秀吉于1597年派出14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舰的新军发动第二次侵朝。 再次遭遇中朝联军的坚决抵抗,屡遭挫折。 原本打算速战速决的丰臣秀吉没想到战争一拖七年,国外连败,国内不满。 秀吉忧愤得病,不久病逝。

5.德川家康时代

(一)关原血战

丰臣秀吉去世后,将年幼的独子丰臣秀吉独自留在“五老”之中。 德川家康向秀赖宣誓效忠。 很快,文官派与将军派之间爆发了矛盾。 德川家康支持武士派。 1600年,德川家康率领5万大军从大阪东征,讨伐上杉景胜。

趁家康出征之机,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派推选毛利照为西军首领,进攻家康。 家康指挥七万东军在关原与八万二千西军决战。 东军利用内部情报击败了西军。 关原血战的胜利奠定了家康对国家的统治地位。

(2)冬夏之战——大阪城之围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伐蛮族将军,建立江户幕府,成为国家的合法统治者。 两年后,他将将军之位传给了儿子秀忠,但丰臣氏仍然存在。 关原血战后,一些“浪人”聚集在丰臣氏占领的坚固的大阪城内。 1614年,德川家康找借口起兵进攻丰臣氏,并亲自指挥围攻大阪城。

大阪城城墙高墙厚,久攻不下,于是双方讲和。 这场战斗被称为“冬季之战”或“冬季之战”,又称“大阪冬季阵”。 冬战结束后,双方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德川家康要求丰臣氏将所有浪人驱逐出大阪城。 大阪城内的主力战斗人员立即加强了战斗准备,以应对家康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家康以丰臣氏有再战之意为由,发动夏季攻势,史称“夏季之战”或“大阪夏季阵”。 最终家康攻克大阪城,丰臣秀赖父子自杀,丰臣氏宣告灭亡。

6. 岛原起义

1637年至1638年,九州岛原、天草地区爆发大规模起义。 参加起义的农民利用天主教来反抗大名的暴政。 人数达三万多人,一些“浪人”也加入了起义。 这次起义与日本历史上以往的任何一次起义都不同。 起义者组织严密,还使用了大量枪支。

叛军保卫着一座破旧的城堡,继续战斗。 幕府动员十二万人镇压叛乱,围困叛军三个多月。 为了镇压叛乱,幕府向荷兰军舰求助。 荷兰军舰“皮利”号和“代利波”号从海上炮轰叛军。 叛军坚守城堡,直到弹药和食物耗尽。 最终,城堡被攻破,守军几乎全部被杀。

镇压起义后,幕府于1639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封锁令”,禁止对外贸易。 其主要目的是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防止天主教徒违抗幕府的统治。 因此,岛原起义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日本开始了200年的闭关锁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