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安南之战—越南为何最终脱离中国

1926年1月8日,12岁的阮福在顺化故宫登基,成为最后一任安南国王。 注意,他身上还穿着明朝的衣服。

明朝版图(点此放大)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自豪地描述了明朝永乐年间对安南(今越南)的大规模征伐。 最后,原文结尾为:“安南平定后,朱棣下旨寻找陈氏后裔,无果。无后裔,望入华夏,朱棣同意了这一提议,于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改安南为交子,并设布政使置安南为县。 ,安南再次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笔记)

严格来说,无论是明朝的史记还是当年的明月书,都没有在这一段说谎。 但这段历史有不同的真相。

虽有不同真相,但并不代表当朝史料或当年明月是伪造的。 他们的叙述并没有错,只是不同的是,明月并没有结束当年旷日持久的安南战争,只是说了一支明军。 胜利的开始。 这件事在《明史》中的记载并没有错。 喜欢玩弄政治手腕、立下赫赫战功的成祖,想必是下令寻找陈氏后人,但这样的一道旨意,究竟是怎样的用意,却值得深思。 如果500年后我们还有这样的想法,那么那些费尽心思揣摩圣旨的官员应该比我们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 而且,后文所说的“安南万民上访”发生在朱棣下令搜查陈氏后裔之后,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可以肯定的是,“安南万民上访”一件事是真实的,但是这些安南人前来请愿的动机是什么? 这些安南能代表所有安南吗?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层次非常熟悉。 如果随便翻开一个朝代的史料,类似的事情的故事层出不穷。

让我们把话题拉回来,直接进入明月讲述的当年安南战役的开端。 那时,安南的土地已经很久不属于中国了。 北宋时期,安南曾与宋军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从以后各方的情况来看,安南的土地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胡以渊篡位虽然是所谓安南的内政,但是陈氏执政已久。 胡以渊篡位之后,必然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 再加上一些爱国爱国、标榜忠义的人,这对胡氏新政权构成了不稳定因素。 这些反对派迫于胡在安南的影响力,不敢也不能主动开展反对活动。 他们急于通过外部力量进行干预。

因此,在战争初期,明军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名声在外。 虽然这样的正名,让很多所谓的“知识兵”不屑一顾。 但面对明军这样的外来军队,当时的安南人却能够保持谨慎中立的立场,这对明军也是极其有利的。 张辅率领大军,使新生的安南胡政权被剥夺了进行局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被迫以纯粹的国力向明朝发起挑战。 可以说,胡政权在开战前就已经在场外宣判了。 .

然而,明军在安南的大捷和速胜,无疑让大喜过望的朱棣又算了一笔账。 于是乎,在实行了一些沿用至今的政治套路后,将48州、180县、312万户纳入明朝版图,改称交趾布政司。

在我看来,这件事可以称得上是朱棣整个政治军事生涯中的一次失败。 安南虽然大部分时间向中原王朝进贡,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整个国家都不可能承认中国为其直接统治。 政权的反对者和老百姓已经把自己推向了明朝的对立面。 不用说,前两者之所以反对明朝统治,是因为连老百姓都痛恨明朝的奸诈。 有时甚至更糟。 再加上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热带作战专家张辅不得不随军征讨蒙古这个大明朝的头号敌人,不能长驻安南。 其结果是,安南明朝政府的政治、经济处处受阻,作为其统治基础的军事也处处受挫。 虽然张辅两次征安南都大获全胜,但张辅回朝后,反抗势力依然死灰复燃。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明朝食言后,在安南不得人心。

加之永乐中后期,朱棣迁都北京,统治重心北移,无法对安南地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例如,在战争爆发前,陈天平遇害的消息从广西传到当时的首都南京,用了15天时间。 迁都北京后,从交趾传到北京的消息至少需要两倍的时间。 例如,交趾之变传到北京后,朝廷作出回应,又传令回交趾。 这段路程时间至少要两个月,这对于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来说是最致命的。 对安南的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永乐朝和短命的洪熙年间,属于明成祖的政策坚持,也可以说是一个面子工程。 到了玄宗朝,安南的局势越来越腐败。 再加上明宣宗自己是内务皇帝的副作用,加上成祖大量动用国力征伐,迫使明宣宗做出了从安南撤军的决定。

虽然从安南战争本身的结果来看,明朝也算是失败了,但是战争本身对安南的伤害,远大于明朝在战争中的损失。 朝鲜不再有南部和西南边疆的烦恼。 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一场战争,二十年太平”。

明朝在安南的这一系列动作和遭遇,很多地方都和美国的越战很像,就连单纯的战争损失都比越战还高。 相比之下,和美国越战的结果一样,明朝决定撤出安南的不是战争而是政治,因为虽然明朝或者美国肯定能够占领安南还是越南全力出击,从风险的角度看得不偿失,这让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大国做出了从这个热带国家撤军的正确决定。 将1970年代的中越战争与明朝的安南战争和美国的越南战争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朝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所采用的战略是相当正确的,尽管有很多战术上的差异。战争中的错误和牺牲。 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却在国家战略博弈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综上所述,明朝征讨安南是完全正确的。 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和实力,绝对不可能让南国小国安南包围明军,对明朝护卫军进行围攻和杀戮。 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而是在其边境危及一国统治权威的恶劣事件。 若不加以有效处理,明朝南境将久久不能安宁。 撇开政治上的惩戒作用不谈,永乐时期明帝国的军事力量远不是安南所能比拟的。 彻底平息了,还有真正篡位的成祖称为“靖难”的军事叛乱,以至于此时的明军战力仍堪称东亚之冠。 若是再加上正名,再加上张辅这样的有才的将领,还真是很难输。 然而,在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明政府在安南的政策失误,导致整个明朝陷入安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总结之后,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想象永乐,占领安南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我想,恐怕无可避免的办法是先扶植一两个傀儡,利用这些傀儡来保护安南国内某个派系或某些派系的利益,然后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对这些派系的反对派进行镇压。 国家依托明朝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另起炉灶,建立真正的亲明政治派系。 有一段时间,安南的民族独立得到承认,他被当作部下对待,但他保留了安南国内的驻军,以保证安南的土著军队只存在于维持当地治安的规模上。 上述各派政治势力稳定后,依靠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平衡各派(包括亲明派)的发展,使其国内政治势力保持混乱和平衡。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政治派别分歧引起的安南军事骚乱。 暴动初期,驻守安南的明朝守军袖手旁观。 如张辅)率军平息安南暴乱安抚百姓。 在平定战争期间,他们在肉体上消灭了安南之前所有的所谓政治派别,彻底摧毁了安南的上层建筑。

然后选择另一个人偶。 这具傀儡与之前的傀儡完全不同。 此时的傀儡,就是一个完整的明代傀儡。 无臣无将,无兵无民。 稍微安抚一下安南人。 此时的安南,从上到下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已经掌握在明廷手中。 安南的旧统治势力都被两次军事战争一扫而光,所有的罪行都可以推到上届政府头上。 体,与明朝无关。 此时,安南所谓的政权已经不分亲明派和反对派了。 唯一的政治统治权力是明朝选拔或任命的官员。 这些官员可以是当地的原住民,但他们仅仅依靠明朝的地方力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统治的有效性。 之后,随着明初财政的充裕,实施了免除安南中下阶层的钱、粮、赋、役等一系列老掉牙但行之有效的政治策略,以养民买民。人们的心。 在教育方面,因为安南受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安南一直属于典型的东亚文化圈国家,所以在教育上做了一点弹性,让读书人明白,如果不适应对于新的教育内容,他们将无法升职,无法做官,无法脱颖而出。 ,那么教育同化是可以预期的。

上面吞并的方法我已经说了很多,那么这次实施后,安南能被吞并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如果要我自己说,四个字——很少。 毕竟,自明朝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已经过去了数千年。 安南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中原王朝有着天壤之别。 虽称汉唐故地,但毕竟年代久远。 人心已经不属于中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只能效仿成吉思汗,以屠杀作为主要的征服手段,而不能依靠简单的绥靖、恩宠和统治来吞并安南。 但遗憾的是,明朝或中原王朝所不擅长的恰恰是这种方法。

注:引自明月《明朝那些事》下卷。

明朝军事历史_军事战争画_明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