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
明长陵历史陈列展上的金器
今年是明十三陵首陵——长陵建陵600周年。永乐皇帝与明长陵历史陈列展6月20日起在长陵祾恩殿内举行,首次以实物和图片形式集中展示了永乐皇帝生平功绩、长陵营建、明陵分布等情况,使中外游客感受到十三陵丰厚的明文化内涵。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群。陵区群山环抱、川原秀丽,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与山水胜景形成巧妙布局,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艺术杰作。2003年,十三陵被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十三陵的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已向公众开放。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建造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用料最考究的陵寝,埋葬着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和殉葬妃子。长陵和其他十二座帝陵构成体制完备而规模宏大的陵寝建筑集群,使明十三陵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永乐皇帝朱棣,
庙号成祖,谥文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建文四年夺得帝位,次年改元永乐。在位期间,他下令从南京迁都北京,缔造了象征中国封建皇权的紫禁城,同时下令纂修《永乐大典》、浚通大运河、派遣太监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长陵的选址始于永乐五年皇后徐氏病故后。当时的礼部尚书赵羾奉命率风水术士廖均卿等人踏遍北京郊区,最终选定了昌平天寿山的“风水吉地”。长陵地下墓室的营建始于永乐七年五月八日。永乐十一年落成后陆续营建地上陵寝建筑,直到嘉靖年间才增建完毕。
长陵的陵寝建筑遵明太祖孝陵制度而稍有增删。陵宫作为陵寝建筑的主体,建筑在天寿山脚下,坐北向南,平面呈前方后圆形状。陵宫内宝山、明楼、祾恩殿、祾恩门沿中轴线纵向布列,气势恢弘。陵宫前神道幽深曲折,布列石像生等墓仪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显示出浓烈的纪念气氛。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任张勇说:“举办永乐皇帝与明长陵历史陈列展,有助于整合和利用多种历史人文资源,引导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瑰宝,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了解,永乐皇帝与明长陵历史陈列展只是20日开幕的北京十三陵国际旅游文化节内容之一。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十三陵文物保护成果展、明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居庸关明代旌旗展、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项活动。